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詩學研究法與論文寫作
Research method and thesis writing on Chinese poetics 
開課學期
110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蔡 瑜 
課號
CHIN5103 
課程識別碼
101 5491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9 
備註
限曾修習過詩選或專家詩者。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8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1CHIN5103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可視為中文系詩選、詞選及各時代專家詩詞的銜接課程,以中文系高年級學生為授課對象。課程設計分為三個主要部分:
第一部分以現代詩學論文為指定教材,訓練同學掌握學術論文的問題意識、研究方法、論證步驟,並具有對重要研究結論進行述評的基本能力。
第二部分以古代詩歌文本與詩評著作為主要教材,培養同學經由精讀詮解,逐步形成具有學術向度的問題意識,並學習如何著手搜集研究資料、梳理文本與論據之間的關係、架構論證步驟及完備推論邏輯。
第三部分則為實作練習,指導學生確立研究題目及範圍,並清楚說明研究的意義及目的、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,並能有條理地進行文獻回顧與評述,進而一步步完成包括論文摘要、註解、章節架構、引用書目等合乎學術規範的論文。

本課程採第2類加選方式,請有意加選的同學,填寫NTU cool選課意願表,若經同意,課程教授將於9/22發送授權碼。

台科大、師大的同學,請寄信給授課教授,詢問是否同意加選。

選課意願填寫教學:
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document/d/1YvN7D85ffIeoCJbUgCrfHwG8JwEcWjTdqw8X8h40yKg/mobilebasic 

課程目標
一、訓練學生具有詮釋詩文、考辨詩學資料的基礎
二、奠立學生基本的學術倫理觀念
三、培養學生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
 
課程要求
一、本課程每週都有指定閱讀,包括原典精讀及研究文獻討論,修習同學務必於課前切實閱讀指定文獻,按時完成課前作業,並於課堂上參與討論。
二、期末舉行論文研討會:每位同學均須發表論文,並輪流擔任講評人和主持人。
三、期末繳交一篇符合學術規範與形式的研究論文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劉若愚:《中國詩學》,臺北:幼獅出版社,1979。
朱光潛:《詩論》,臺北:正中書局,1979。
川合康三:《中國的詩學》台北:政大出版社,2021
張伯偉:《中國詩學研究》瀋陽:遼海出版社,2000
張伯偉:《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》中華書局,2002
錢志熙:〈“詩學”一詞的傳統涵義、成因及其在歷史上的使用情況〉《中國詩歌研究》,2002,(0)
錢志熙:〈關于詩學研究的對象與方法〉《復旦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,2020,(1)
葛曉音:《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》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2
葛曉音:《八代詩史》北京:中華書局,1989
錢志熙:《魏晉詩歌藝術原論》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3
葛曉音:《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》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8
蔡瑜:《唐詩學探索》台北:里仁書局,1998
錢志熙:《唐詩近體源流》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5
葛曉音:《唐詩流變論要》北京:商務,2017
葛曉音:《杜詩藝術與辨體》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8
另依修課學生興趣傾向,選讀相應的期刊論文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